颈动脉体瘤一例报道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超声医学科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Carotid body tumor:a case report
Author:
Affiliatio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chuzhou.anhui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中化学感受器的肿瘤,也称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或副神经结瘤(paragangliona)。CBT临床上少见,据统计占颈部肿块的0.22%,常为单侧发病,左、右侧发生率均等,,也可双侧发病约5%,可有家族性,多为良性,可恶变(1)。本病恶性颈动脉体瘤患病率为5%一10%,后期随访可增加到30%;不切除肿瘤,75%的无症状患者会发展成为有症状者,并且最高可有30%死于肿瘤对重要生命结构的侵袭和肿瘤的播散,因此,手术是CBT的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在肿瘤未构成手术危险前早期切除(2)。由于CBT属血管球瘤的一种,有大量的微动静脉瘘,富含血管性,而且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常易误诊为淋巴结肿大、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等。对本病缺乏经验者,而轻率地给予手术治疗,往往对术中出血过多的思想准备不足,不得不终止手术(3-4)。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姜永玲.颈动脉体瘤一例报道[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4):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6-06-26
  • 最后修改日期:2016-07-15
  • 录用日期:2016-07-18
  • 在线发布日期: 2017-04-2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