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用于川崎病患儿左室收缩功能检测和评价的差异,为该技术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经验。 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使用2D-STE和3D-STE分别检测患儿心脏不同部位(基底部、中间段、心尖部)具体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纵向应变、环向应变、径向应变)、冠状动脉扩张与不均匀情况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患儿分别使用2D-STE和3D-STE进行检测,EDV、ESV、LVEF结果的差异均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VEF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使用2D-STE和3D-STE检测患儿心肌各部位的应变,检测基底部时,LS、CS、R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检测中间段,L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检测心尖部,LS、CS、R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使用2D-STE检测患儿,不同部位LS、CS、RS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使用3D-STE检测患儿,不同部位LS、CS、RS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患儿分别使用2D-STE和3D-STE进行心脏探察,两种方法检测左冠脉、右冠脉(扩张和不均匀)时,其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3D-STE相比2D-STE检测方法,其检测应变的结果更为全面和精确,也能更早的反映川崎病患儿左室的收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