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男性右侧腋窝副乳癌1例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科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超声联合微泡介导PHD2-shRNA调控HIF-1α信号通路保护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An elderly male with right axillary accessary breast cancer: Case report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患者男,86岁,“扪及右侧腋窝无痛性包块1+年”。查体: 右侧腋窝可扪及一大小约50x40x40mm的肿块,质地较硬,有轻压痛,可推动,活动度好,边界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皮肤表面无红肿、无发热、破溃,胸壁未扪及包块,未见橘皮样改变、酒凹征。超声检查:右侧腋窝查见大小约44x35x37mm的低回声团(图1A),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内及周边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图1B),探及动脉频谱,造影增强特征为不均匀高增强,增强后范围约49x38mm(图1C),弹性成像Vs=9.96m/s。X光双侧乳腺正斜位摄影:双乳对称,右侧腋下查见大小约38x29mm的高密度肿块,边界欠清楚。遂行腋窝肿块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穿刺组织中可见少许正常乳腺导管,倾向为异位乳腺组织来源,结合免疫组化ER(中-强+)、PR(-)、Her-2(0)、Ki67(+),考虑浸润性小叶癌。临床诊断:男性右侧腋窝副乳浸润性小叶癌。 讨论:副乳癌( accessary breast cancer , ABC )非常罕见,常见于女性,男性更为罕见,通常位于腋窝[1]。复习文献,该例男性患者86岁,高龄患者是既往未见报道的。副乳癌的诊断需经病理证实是位于乳腺导管或者乳腺小叶中,且需先排除是原发乳腺癌的转移。腋窝发现肿块,首先鉴别是否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一般而言通过相关辅助检查(超声、CT、MRI等)可发现肿瘤的原发部位,同时对其行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初步推断其原发灶来源[2]。其次,由于腋窝区域汗腺丰富,副乳癌应与大汗腺癌鉴别,超声可见大汗腺癌内部呈双线样管道回声[3],ER、PR阴性及雄激素受体阳性也可进一步鉴别ABC与大汗腺癌。副乳癌与乳腺癌声像图相似,多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边界欠清楚的低回声肿块,有蟹足样改变,内部可有沙砾样钙化,血供较为丰富。超声是诊断副乳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晰的显示副乳癌的回声、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综上所述,超声科医师应提高对男性副乳癌的认识,尽量避免漏诊及误诊,当腋窝出现较大的皮下肿物时,需要警惕副乳腺癌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方骥帆、,赵海娜,王荣臣,周姣姣.高龄男性右侧腋窝副乳癌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4,26(6):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3-12-26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1-03
  • 录用日期:2024-01-05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7-0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