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0(8).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声骨密度检测法对诊断早期儿童佝偻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早期儿童佝偻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60例儿童佝偻病患者和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编入观察组(n=160)和对照组(n=100),对两组儿童行超声骨密度检测。统计比较骨密度对早期儿童的佝偻病的诊断正确率;其次,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骨密度值进行比较分析;再者,对两组儿童的血钙、碱性磷酸酶浓度进行比较。结果:(1) 通过与佝偻病诊断金标准骨骼X射线检查法相比,超声骨密度检查法有着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且表现为年龄越小诊断准确率越高;(2) 在各个年龄段观察组患者骨密度Z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且年龄越低与对照组间差异越大,观察组患者不同性别间骨密度Z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3) 观察组患者的血钙浓度低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浓度则高于对照组,在观察组内血钙浓度随着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碱性磷酸酶浓度随着骨密度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超声骨密度的检查能够及早的对儿童佝偻病进行确诊,且有着很高的诊断准确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儿童佝偻病的新方法,并加以推广应用。
2018, 20(8).
摘要:目的 应用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4D-HyCoSy)对输卵管妊娠治疗后输卵管成像,评估患侧输卵管通畅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方法 将135例输卵管妊娠治疗后患者依据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药物保守治疗组(40例),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38例)、腹腔镜部分输卵管切除吻合术组(25例)及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组(32例),利用阴道四维超声造影观察各组间输卵管通畅性并进行对比。结果 药物保守治疗组患侧输卵管通畅4条(10.0%),通而不畅20条(50.0%),阻塞16条(40.0%);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患侧输卵管通畅9条(23.7%),通而不畅20条(52.6%),阻塞9条(23.7%);腹腔镜部分输卵管切除吻合组患侧输卵管通畅2条(8.0%),通而不畅14 条(48.0%),阻塞9条(44.0%);对三组之间输卵管通畅率进行两两比较,药物保守治疗组与腹腔镜切开取胚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保守治疗组与腹腔镜部分输卵管切除吻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切开取胚术组组与腹腔镜部分输卵管切除吻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35例患者中有31例(62条)行输卵管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检查, 检查结果与4D-HyCoSy检查结果对比,4D-HyCoSy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93.3%,96.8%,97.8%,93.3%,4D-HyCoSy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HSG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4D-HyCoSy能够对输卵管通畅性进行客观评价,对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准确依据。
2018, 20(8).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ARDS患者11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胸部CT、肺部超声检查,并制定肺部超声评分(LUS),依据病情分为轻中度组(n=67)、重度组(n=52),依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72)、死亡组(n=47)。结果:在LU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呼气末正压(PEEP)方面,重度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在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方面,重度组明显低于轻中度组,死亡组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US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PEEP水平呈正相关(r1=0.763,r2=0.593,P<0.05),与PaO2/FiO2水平呈负相关(r3=-0.63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US评分以18.00分为分界值时,其评估ARDS严重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15%、94.03%、94.96%,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上述指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部超声及其LUS评分与ARDS患者APACHE Ⅱ评分、PaO2/FiO2、PEEP水平密切关联,可作为评估ARDS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上述指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8, 20(8).
摘要:运用SPS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分类函数方程,探讨动脉僵硬度定量分析(QAS)技术相关弹性参数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54例,按有无冠心病分为非冠心病组49例和冠心病组105例,两组均行颈动脉QAS检查,记录相关弹性参数;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分类函数模型。 结果 冠心病组PWV、CC、DC、α、β、R、H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进入判别分析模型的指标为:顺应性系数(C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反射波幅值(H)及反射波点斜率(R),所建立的Fisher判别方程为:Y= -7.985-0.612CC+0.298PWV+0.028H+5.058R,建立的Bayes判别方程为:Y(非冠心病)=-52.566+4.678CC+2.228PWV+0.629H+33.549R,Y(冠心病)=-63.509+3.793CC+2.659PWV+0.669H+40.869R。使用回顾性检验、交叉法检验及外部数据验证法检验判别方程效果的正确率分别为79%、75%及81%,误判率分别为21%、25%及19%。结论 CC、PWV、H、R这四个弹性参数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判断有无冠心病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8, 20(8).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CEUS)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定量指标,初步探讨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缺血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LAAS)患者62例。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组54例。选取颈动脉优势斑块行CEUS,脱机定量分析获取斑块强度均值(TIC-M)、拟合曲线峰值(FC-P)和曲线下面积(FC-AUC)。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诸参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①收缩压和舒张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脑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造影参数TIC-M、PC-P和FC-AUC均大于对照组(P<0.05)。③TIC-M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r=-0.582和r=-0.681,P均<0.05)。FC-P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r=-0.585和r=-0.690,P均<0.05)。FC-AUC与舒张压呈负相关(r=0.493,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CEUS定量指标与血压密切相关,CEUS评估易损斑块应考虑血压的影响。
2018, 20(8).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elastography,SWE)技术无创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例(病例组)慢性乙肝感染患者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病理组织学检查,分为S0-S4期。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对照组)。采用SWE技术对上述人群肝脏进行肝脏弹性检测,将获取的5次肝脏弹性值(LSM,liver stiffness of measurement)作为SWE指标,与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S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病例各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纤维化分期之间,S0与S1、S3与S4无统计学差异,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3、病例组LSM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Spearmanr=0.53,P<0.05)。4、根据各期LSM测量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814、0.843、0.814;阈值分别为9.56、 9.64、 11.64、 13.43。结论SWE技术可以较好地区分慢性慢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能够为临床治疗及疗效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2018, 20(8).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71个PTC结节的CEUS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将PTC结节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利用QLAB软件进行CEUS定量分析,绘制PTC结节边缘区及中央区的时间-强度曲线(TIC),计算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降半时间(TPH)、上升斜率(WIS)和达峰时间(TTP),对比分析两组PTC结节的CEUS灌注强度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并绘制相关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71个PTC结节CEUS灌注强度特征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颈部未转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PI、AUC分别为(8.39±2.19)dB、(220.69±83.56)dB s,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PI、AUC分别为(6.52±2.32)dB、(168.29±52.95)dB s,转移组结节边缘区PI、AUC大于未转移组(P<0.01)。两组PTC结节边缘区及中央区RT、MTT、TPH、WIS、TTP 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TC结节中央区PI、AUC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TC结节边缘区PI、AUC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0.708,当PTC结节边缘区PI临界值>8.04 dB及AUC临界值>202.99 dB s时,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7.6%、82.4%和64.9%、79.4%。 结论: 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CEUS定量参数PI、AUC显著大于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CEUS定量参数PI、AUC对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 20(8).
摘要: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各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方法50例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但行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CHD者为实验组,同时以30例高度怀疑冠心病(CHD),但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均未见异常者为对照组。利用3D-STI技术、M型Teichholz法和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3D-STI技术软件得出应变参数((左室收缩期峰值环向应变(LS)、左室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S)、左室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RS)及左室收缩期峰值面积应变(AS))、左心室17节段的时间-应变曲线及显示左心室各节段应变的牛眼图;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方法得到的各参数与CAG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三种方法所得心功能参数(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种方法所得心功能参数(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TI法所得实验组不同病变冠脉分支不同节段之间心功能参数(LS、CS、RS、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3D-STI各应变参数(GLS、GCS、GRS、G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GLS、GAS为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敏感指标。结论3D-STI能更好的评估冠心病节段病变及整体左室收缩功能,为临床在冠心病的及时诊断提供帮助。
2018, 20(8).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及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晚孕期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109例,按照妊娠结局分为妊娠预后不良组75例和妊娠预后良好组34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及孕妇子宫动脉(U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收缩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收缩末期血流速度(S/D) 、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绘制各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妊娠糖代谢异常预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指标及其界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妊娠预后不良组的MCA-PI、MCA-RI、RI比值(MCA/UA)均低于妊娠预后良好组,Ut-A-PI高于妊娠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示,当MCA-PI<1.56,其预测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8%、8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有:高龄[OR=1.30,95%可信区间(1.107~1.525),P<0.05]、体质量指数≥24.0 kg/m2[OR=49.549,95%可信区间(1.464~1286.062),P<0.05]及糖尿病家族史[OR=43.393,95%可信区间(1.464~1286.062),P<0.05]。保护因素有:有孕期运动[OR=0.068,95%可信区间(0.009~0.522),P<0.05]、MCA-PI≥1.56[OR=0.113,95%可信区间(0.023~0.558),P<0.05]、MCA-RI≥0.63[OR=0.072,95%可信区间(0.009~0.581),P<0.05]及RI比值(MCA/UA)≥0.84[OR=0.034,95%可信区间(0.004~0.332),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得MCA-PI<1.56可作为预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不良结局的界值。孕妇年龄越大、体质量指数≥24.0 kg/m2及糖尿病家族史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有孕期运动、MCA-PI≥1.56、MCA-RI≥0.63及RI比值(MCA/UA)≥0.84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不良结局的保护因素。
2018, 20(8).
摘要: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体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在晚发型宫内生长受限的血流动力学价值及预测不良围产儿结局。 方法:分析晚发型宫内生长受限的孕妇169例和58例同期分娩正常孕妇,于妊娠期产前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子宫动脉和脐动脉的搏动指数(PI),比较各组动脉血流异常及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 结果:晚发型FGR孕妇中胎儿宫内窘迫所致急诊剖宫产、早产、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评分、转入NICU、子宫动脉血流异常及脐动脉血流异常例数发生率分别为48.5%、39.6%、31.4%、35.5%、31.4%和21.9%,均高于对照组(P <0.05);在晚发型宫内生长受限孕妇中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D组(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血流均异常)明显高于A组(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血流均正常),而除了胎儿宫内窘迫所致急诊剖宫产外,B组(子宫动脉异常,脐动脉正常)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高于C组(子宫动脉正常,脐动脉异常)。 结论:超声多普勒检测检测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子宫动脉和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是了解围产儿预后的有效监护手段,在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子宫动脉和脐动脉均异常,提示妊娠合并症增加和围产儿结局不良。
2018, 20(8).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观察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32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30例,并选择同期28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各组腓管处腓总神经图像变化,测量并比较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截面积,并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截面积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和对照组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腓总神经的横截面积与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552,P<0.01)。结论 高频超声能显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的异常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2018, 20(8).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及CT对囊性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105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肝包虫囊肿患者的超声和CT图像资料,采用WHO分型标准将肝包虫囊肿分为CE 1、CE 2、CE 3a、CE 3b、CE 4和CE 5型。结果:肝包虫囊肿CE 1型9例、CE 2型13例、CE 3a型12例、CE 3b型24例、CE 4型22例、CE 5型25例,超声和CT测得囊肿最大径与术后标本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超声和CT不仅能准确判断包虫囊肿的位置、数量和大小,而且能反映不同时期包虫囊肿的病理变化对其进行分型,对囊性肝包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8, 20(8).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征象与乳腺癌p120连环蛋白(P120ctn)、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3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120ctn、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超声征象与组织中P120ctn、Ki67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超声征象结果显示:103例患者中,肿块直径<2 cm者46例,≥2 cm者57例;肿块形态呈规则36例,形态不规则67例;肿块边缘存在毛刺81例,不存在毛刺22例;微小钙化点呈簇状分布32例,呈散状分布24例,沿导管走向分布38例;血流显像分级为0~1级27例,2~3级76例;有淋巴结转移50例,无淋巴结转移53例。不同超声征象中,微小钙化点沿导管走向分布者P120ctn蛋白表达为13.16%,明显低于簇状分布和散状分布者(43.75%、41.67%);而血流显像分级为2~3级者P120ctn蛋白表达为13.16%,明显低于0~1级者(77.78%);有淋巴结转移者P120ctn蛋白表达为10.00%,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块形态规则者Ki67蛋白表达为72.22%,明显低于不规则者(98.51%);血流显像分级为0~1级者Ki67蛋白表达为66.67%,明显低于2~3级者(97.37%);有淋巴结转移者Ki67蛋白表达为98.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征象中微小钙化点、血流显像分级、淋巴结转移与P120ctn、Ki67蛋白表达存在密切相关,在乳腺癌术前、术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8, 20(8).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观察322例PICC患者,导管在静脉内的位置及走行、所在静脉管腔及血流情况。结果:263例PICC导管及所在静脉管腔内未见异常,为光滑平行管状高回声,所在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45例有血栓形成,表现为静脉内低回声团,探头按压管腔不消失,血流信号变窄或消失;6例出现穿刺点皮下血肿;5例导管壁周边有附着物形成;3例导管腔内见堵塞物。结论:超声对重症患者PICC术后随访观察有重要意义,术后血栓是其主要并发症。
2018, 20(8).
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影像虚拟导航在新生儿颅脑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颅脑异常经MRI提示正常的15例新生儿,MRI检查后24小时内接受颅脑超声检查。常规超声经前囟扫查留取矢状面二维图像、经侧囟留取横断面二维图像,选取最满意的横断面或矢状面,使用超声融合影像导航将MRI和超声的图像进行对位融合,记录对位融合所需时间以及融合成功率。结果 所有病例中MRI和超声图像均能融合成功,融合成功率100%。对位融合所需时间为1-5分钟,平均3分钟。结论 超声融合影像导航可以实现常规超声与MRI的较完美融合,还可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叠加于MRI图像之上,实现MRI对脑血流动力学状况的评价,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2018, 20(8).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孕早期胎儿心律失常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956例孕12~14周胎儿进行检查,应用M型和多普勒超声等多种方法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并分析其类型。观察是否存在胎儿心脏结构及其他异常,对存活病例均于孕22-24周行系统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结果与胎儿引产结果及出生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结果:11956例中发现胎儿心律失常12例(12/11956,0.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9例;心动过缓2例(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1例。合并胎儿畸形6例,包括胎儿先天性心脏病4例,肢体-体壁综合征1例;胎儿水肿1例,均中止妊娠,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及胎儿系统畸形,对临床早期干预和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 20(8).
摘要: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随着三维超声的发展,基于超声的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逐渐被应用。3D打印技术通过获取图像、建模、实体打印三个步骤可以把三维超声图像转换为实体模型。目前基于超声的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在左心耳封堵术、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三个方面,有助于术前评估、术前模拟手术、医疗装置设计、血流动力学模拟及医学沟通教育。3D打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打印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或者结构直接应用于人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让3D打印技术更好地服务临床,我们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18, 20(8).
摘要: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诊断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检查手段为X线摄片,随着超声诊断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超声也开始用于新生儿肺炎的辅助诊断及治疗中的随访。本文就其应用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2018, 20(8).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基地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自2014年开始独立培养,为有效的提高住院医师的超声诊断水平,首先在心脏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尝试,充分调动了住院医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2018, 20(8).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评价超声引导技术 在麻醉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肩胛上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麻醉学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学生24名,随机分成试验组(超声引导)和对照组(解剖定位)。每组12名,每位医生进行12次操作。2组医生分别进行2小时的操作前培训,将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和临床教学相结合。观察两组肩胛上神经阻滞的效果,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关于治疗后VAS评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1)。试验组学生对肩胛下神经解剖内容掌握程度,以及临床操作满意程度相比对照组较高,差异显著(P<0.01),疼痛科实践教学满意度高。结论:应用超声影像学引导进行外周肩胛上神经阻滞在慢性疼痛临床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
2018, 20(8).
摘要:目的 探寻ICAM-1在不同超声强度条件下联合脂氟显微泡辐照局部化疗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只瘤兔随机分为以下4组:Control组不进行任何处理、CPMs组仅单纯瘤内注射卡铂缓释微球、S2000组使用西门子S2000诊断超声4V1探头联合微泡辐照局部化疗肿瘤组织、AP-170组使用澳洲AP-170超声治疗仪联合微泡辐照局部化疗肿瘤组织,各实验组分别使用不同强度超声联合脂氟显微泡辐照局部化疗肿瘤组织后,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印迹法对肿瘤组织中ICAM-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CAM-1 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 Control组IOD 11038.62±873.54,CPMs组IOD12953.44±771.91,S2000组 IOD 17823.27±921.92,AP-170组IOD 23037.09±1175.46;ICAM-1 Western blot泳带分析Control组ICAM-1表达量为0.1851±0.0295,CPMs组0.2543±0.0354,S2000组0.4815±0.0391,AP-170组0.6195±0.0452。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4组肿瘤组织中依次呈上升趋势,Control组与CP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170组与S200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ontrol组、CPM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度较高的超声辐照使ICAM-1在肿瘤局部化疗微环境中呈高表达,对卡铂缓释微球介导的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等方面呈正反馈的影响。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 邮编:400010
联系电话:023-63811304 邮箱:lccscq@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