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建国 , 王洲 , 李健 , 任永凤 , 殷延华 , 王珊珊
2022, 24(4).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VTIQ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滑膜活动性的价值。方法:选择64例RA患者(共64个腕关节)为研究对象,依据DAS28评分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腕关节行CDFI及VTIQ检查,获取CDFI血流分级及SWV各参数(SWVmax、SWVmin、SWVmeanSWVstd),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绘制滑膜ROC曲线,以AUC比较SWV各参数对滑膜活动性的诊断效能。应用Kappa检验比较CDFI、VTIQ及两者联合对滑膜活动性的评估价值。结果:64个腕关节滑膜中有活动组35个、缓解组29个,活动组患者腕关节CDFI血流分级及SWV各参数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发现,SWV各参数中以SWVmean评估滑膜活动性的诊断效能最佳,截断值为4.140m/s时,SWVmean诊断滑膜活动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28%、89.29%、79.68%、89.65%及73.52%。CDFI、VTIQ及两者联合对滑膜活动性评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61、0.628及0.718),且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明显高于单一方法(P<0.05)。结论:CDFI及VTIQ均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活动性评估,且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高。
2022, 24(4).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与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右室(RV)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行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3D-STE、2D-STE及右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脏移植后取每个患者组织病理学标本检测RV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按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分别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心肌纤维化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确定各参数的最佳截断值,以检测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结果 轻度组心肌纤维化平均值为(6.32±1.74)%,中度组心肌纤维化平均值为(13.08±2.01)%,重度组心肌纤维化平均值为(22.81±4.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组患者右心室长径、三尖瓣环收缩峰值偏移(TAPSE)、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RVFAC)、三尖瓣侧环收缩峰值速度(s"")、左心室质量、RV每搏容积(RVSV)、RV射血分数(RVEF)、二维RV游离壁的纵向应变(2D-RVFWLS)和三维RV游离壁的纵向应变(3D-RVFWLS)均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纤维化与3D-RVFWLS呈强负相关(r=-0.834,P=0.000),与2D-RVFWLS呈中度负相关(r=-0.651,P=0.000),与RVFAC(r=-0.465,P=0.000)、TAPSE(r=-0.473,P=0.000)、RVEF(r=-0.407,P=0.000)、右心室长径(r=-0.353,P=0.000)、s""(r=-0.252,P=0.000)、RV舒张末期容积(RVEDV)(r=-0.248,P=0.000)、RVSV (r=-0.364,P=0.000)、左心室质量(r=-0.305,P=0.000)呈弱负相关,与其余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显著相关性。3D-RVFWLS检测重度RV心肌纤维化的最佳截断值为10.05%,灵敏度为85.33%,特异性为99.27%,AUC值为0.91;2D-RVFWLS检测重度RV心肌纤维化的最佳截断值为10.31%,灵敏度为72.65%,特异性为80.46%,AUC值为0.82;其余超声心动图参数对重度RV心肌纤维化无诊断价值(AUC值为0.21-0.42)。结论 3D-RVFWLS在评估终末期心衰患者的RV心肌纤维化方面优于2D-RVFWLS和常规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功能指标,3D-RVFWLS可能是预测终末期心衰患者RV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最可靠的超声心动图参数。
2022, 24(4).
摘要:摘 要 目的 应用机器学习方法评价M型超声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G FNAC)过程中结节平均位移距离与其良、恶性之间关系,评价其鉴别结节病理性质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病理明确诊断的甲状腺结节145例,其中恶性结节84例,良性结节61例。上述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结节细针穿刺,操作过程中进行动态存图。所有图像均使用Free-Xros M后处理,测量穿刺频率及其位移大小,用支持向量机(SVM)来分析平均结节位移距离与其良、恶性的关系。结果:甲状腺FNA结节大小、形态、位置、血流以及FNA穿刺频率等在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FNA穿刺过程中结节平均位移在诊断结节良恶性有很好的价值,其敏感性为85.96%,特异性为85.57%,阳性预测值为79.03%,阴性预测值为90.24%,准确性为85.51%, ROC曲线下面积0.855;结论:M超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FNA的平均位移是一个辅助诊断结节良恶性指标,有望作为病理学不明确结节的有效定性指标。
2022, 24(4).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末梢循环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80例CKD患者,按照《肾活检组织慢性化病变的标准化分级推荐》分为轻微病变组69例、轻度慢性病变组65例、中-重度慢性病变组46 例;另选120例同期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生化指标;采集受检者右肾二维及彩色血流动态图像,测量肾脏长径、实质厚度和小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应用QLAB软件自动分析感兴趣区内肾脏末梢血流灌注指标,包括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比较各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肾脏末梢血流灌注指标在不同观察者、不同感兴趣区勾画部位时测值的一致性。结果 ①各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白蛋白、尿红细胞计数、合并高危疾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随着慢性化病变程度的加重,轻微病变组、轻度慢性病变组和中-重度慢性病变组的VI、FI、VF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VFI、白蛋白、尿红细胞是预测CKD发生的危险因素。④一致性分析显示,VI、FI、VFI在不同观察者、不同感兴趣区勾画部位测值的重复性良好。结论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可早期、动态监测CKD患者肾脏末梢血流灌注指标改变,从而定量分析肾脏损害及慢性化病变进展程度。
2022, 24(4).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MUS)对侵袭性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01月至2021年02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86例P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可分为两组,高侵袭组(Gleason>4+3,共46例),低-中侵袭组(Gleason≤4+3,共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US检查,包括经直肠常规超声(TRUS)、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声造影(CEUS)。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对高侵袭组PCa的诊断效能。结果:高侵袭组与低-中侵袭组的TRUS表现显著不同(P<0.05),其中高侵袭组中TRUS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高侵袭组SWE中SR比值(23.86±13.67)显著高于低-中侵袭组(12.82±1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侵袭组的CEUS参数中初始强度、峰值强度显著高于低-中侵袭组(P<0.05),而两组达峰时间、峰值减半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MUS对高侵袭组PCa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敏感度、特异度也最高(P<0.05)。结论:MUS对高侵袭性PCa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王挺 , 聂芳 , 张思功 , 沈雪娇 , 朱蓉 , 王媛 , 李燕
2022, 24(4).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评分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的患者分别按照髋关节囊及大转子肌腱端不同超声表现进行评分,分析髋关节超声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评价超声评分法诊断髋痛患者的可行性。结果 ①既往髋痛病史与软骨损伤相关性最高(r=0.509,P<0.01);髋关节内旋和外旋疼痛与滑膜内血流相关性最高(r=0.550,P<0.01),与滑膜增厚和积液低度相关(r=0.416、0.336,P<0.01);大转子压痛与附着端血流低度相关(r=0.475,P<0.01)。②髋关节囊评分与VAS和ASDAS-CRP评分呈显著相关(r=0.784、0.624,P<0.01)。结论 超声评分中髋关节囊评分与临床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最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髋关节受累的患者,超声单个项指标中滑膜内血流最能提示疾病活动性。
李孟璞 , 任俊红 , 马娜 , 王思宇 , 孙由静 , 张玥伟 , 纪献浦 , 郭发金
2022, 24(4).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炎(TARA)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医院临床确诊为TARA的患者21例,另入选22例对照组。以分肾为研究对象,两组共86个肾脏。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获取各研究对象分肾皮质血流灌注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参数,包括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支斜率(A)、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和平均渡越时间(MTT)。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分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各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相关性。结果 经CTA或DSA证实,TARA组42支肾动脉中26支存在管腔狭窄,为患侧肾;16支无管腔狭窄,为健侧肾。与对照组相比,TARA组患侧肾TIC曲线各参数中:AUC减小、A减小、PI降低、TTP及MTT延长,均差异显著(P均<0.05)。此外,TARA组健侧肾的灌注参数A明显小于对照组、TTP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均<0.05)。AUC、A、PI与GFR呈正相关(r=0.755、0.743、0.695,P<0.05),TTP和MTT与GFR呈负相关(r=-0.707、-0.731,P<0.05)。结论CEUS定量分析可准确评估TARA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状态,其定量灌注参数与分肾功能相关性良好。
2022, 24(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传统膀胱截石位与改良膀胱截石位对超声评估前盆腔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应用交叉设计二阶段法,将100例行盆底超声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先传统体位后改良体位规范盆底超声,B组采用先改良体位后传统体位规范盆底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种体位检查的成功率、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时各盆腔参数的差异。结果 改良体位获得最大Valsalva动作的成功率大于传统体位(96% vs 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37)。两种体位在静息状态时膀胱颈到参考线的距离、膀胱后角、尿道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体位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均大于传统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参数受实验顺序影响不明显,改良体位下尿道漏斗形成率大于传统体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因素对评估前盆腔相关参数具有影响,改良体位法获得的前盆腔相关参数与传统体位有一定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合理解析。
马斌 , 张彦骅 , 徐晓燕 , 王艺璇 , 李天刚 , 鲁琰
2022, 24(4).
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列线图模型在瘢痕妊娠(CSP)术中大出血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54例经病理确诊的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清宫、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时的出血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出血量≥400ml),对照组194例(出血量<400ml)。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超声特征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CSP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然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校准图及ROC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残余肌层厚度降低(P<0.05),病灶大小及腹痛、病灶类型为包块型、血流分级III级的发生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腹痛、病灶大小、残余肌层厚度、病灶类型、血流分级为CSP患者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校准曲线示,模型预测的大出血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78(95%CI:0.831-0.926,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参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CSP患者术中大出血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2, 24(4).
摘要: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定量评价青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左室整体应变。方法 选取成功行肾移植的青年尿毒症患者31例(肾移植组)及年龄性别相仿的健康志愿者 31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与肾移植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3D-STI指标测量;比较各组左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左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左室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和左室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的差异。结果 术前肾移植组GLS、GCS、GRS、GAS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一月,GLS较术前无显著差异,GCS、GRS、G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三月,GLS、GCS、GRS、GAS较术前比较均升高(P<0.05)。术后三月GCS、GRS较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GLS、GAS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GLS、GAS是尿毒症患者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GRS、GCS是维持尿毒症患者心功能的主要因素;2、青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早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2022, 24(4).
摘要:目的 探讨经食管三维探头xPlane(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xPlane, 3D-TEE-xPlane)成像在评估二尖瓣脱垂部位和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的二尖瓣脱垂患者92例,术前均行标准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2D-TTE)和3D-TEE-xPlane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外科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2D-TTE与3D-TEE-xPlane检查在评估二尖瓣脱垂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结果 与2D-TTE相比,3D-TEE-xPlane识别A1、A2、P1、P2区二尖瓣脱垂的敏感度均提高(64.7% vs. 94.1%、73.7% vs. 100%、64.7% vs. 94.1%、82.2% vs. 97.8%);识别A1、A2、A3、P1、P2及P3区二尖瓣脱垂的特异度均提高(90.7% vs. 98.7%、90.4% vs. 98.6%、90.9% vs. 98.7%、92.0% vs. 100%、89.4% vs. 100%、87.7 vs. 98.5%);识别A1、A2、A3、P1、P2及P3区二尖瓣脱垂的准确率均提高(85.9% vs. 97.8%、87.0% vs. 98.9%、87.0% vs. 97.8%、87.0% vs. 98.9%、85.9% vs. 98.9%、84.8% vs. 97.8%);识别A1、A2、A3、P1、P2及P3区二尖瓣脱垂的阳性预测值均提高(61.1% vs. 94.1%、66.7% vs. 95.0%、58.8% vs. 93.3%、64.7% vs. 100.0%、81.1% vs. 100.0%、72.4% vs. 96.3%);识别A2及P2区二尖瓣脱垂的阴性预测值均提高(93.0% vs. 100%、84.0% vs. 9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中手术探查结果比较,2D-TTE识别A1、A3、P1区二尖瓣脱垂的一致性中等(A1=0.541, A3=0.546, P1=0.567);识别其余二尖瓣各脱垂小叶的一致性较强(A2=0.617, P2=0.717, P3=0.641);3D-TEE-xPlane识别二尖瓣各脱垂小叶的一致性均强(A1=0.928, A2=0.967, A3=0.920,P1=0.963,P2=0.978, P3=0.948)(均P<0.05)。结论 3D-TEE-xPlane成像是一种准确、易于使用且易于解释的成像方式,可更加准确地评估二尖瓣脱垂的部位。
2022, 24(4).
摘要:目的 总结肌层良恶性脂肪源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肌层脂肪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脂肪瘤组36例和脂肪肉瘤组3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肿块的位置、最大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回声等级)、有无钙化、有无细线状分隔、无回声区、血流情况等。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鉴别肌层脂肪瘤与脂肪肉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脂肪瘤组与脂肪肉瘤组在肿块最大径、回声等级、细线状高回声及血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肿块位置、边界、形态、钙化、无回声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径(OR=1.025,P=0.005)、回声等级(OR=0.321,P=0.038)、细线状分隔(OR=0.048,P=0.001)是脂肪源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肌层脂肪瘤与脂肪肉瘤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92%,曲线下面积为0.913。结论 肌层良恶性脂肪源性肿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够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2, 24(4).
摘要:目的 总结胆管错构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经MRI或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错构瘤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异性超声图像特征有:1.肝内弥漫分布的不规则囊性变;2.肝内多发的偏高回声结节;3.肝内弥漫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具体包括哪些?请列出)。结果 37例胆管错构瘤超声多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不规则囊性病变,直径<1.5 cm(97.3%);肝脏弥漫性回声增粗(78.4%);肝内多发偏高回声结节,直径<1.0 cm(54.1%);肝内弥漫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56.8%);肝包膜光整(94.6%)。平均LSM(7.16±1.99)kPa。结论 肝脏胆管错构瘤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典型超声表现的判读可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能力,减少误诊。
2022, 24(4).
摘要:目的 旨在评估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5月鼓楼医院肝穿刺活检354例患者共401个病灶。354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65患者77个病灶,B组为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肝穿刺289例患者324个病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不同诊断准确率来评价穿刺前超声造影的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穿刺组总的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穿刺组(95.1% vs85.7%, P=0.003),对于恶性诊断性超声造影穿刺优于未造影穿刺组(95.3% vs 84.7%, P =0.008)。超声造影穿刺组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强于未造影穿刺组(83.8%和64.0%,P=0.036;95.3%vs 84.7%,P=0.008)。特别对于小于2厘米的病灶,超声造影穿刺组(96.3%,52/54)诊断精确性明显优于A组(74.1% ,20/27),X2=6.891,P=0.009。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肝脏局灶性病变是一种风险低、操作方便且能明显提高诊断率的诊断技术,特别对于小于2厘米的病灶更具诊断优势。
2022, 24(4).
摘要:目的 探讨经会阴部超声测量子宫宫颈前角(anterior uterocervical angle,AUCA)预测初产妇足月分娩发动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孕39周行经会阴部超声测量AUCA且随访至分娩结果的226例初产妇,其中孕41周后发动分娩或仍未发动分娩而行人工干预的孕妇为分娩发动延迟组,孕41周前自然发动分娩的孕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UCA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价AUCA预测分娩发动延迟的诊断效能。结果 226例初产妇中分娩发动延迟组76例,对照组150例。分娩发动延迟组和对照组AUCA分别为( 92.6±10.9 )°和(110.2±1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A预测分娩发动延迟ROC曲线下面积为0.84,以100.2°为最佳截断值,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8.9%(68/76)、86.7%(130/150)、77.3%(68/88)、94.2%(130/138)和87.6%(198/226)。结论 分娩发动延迟初产妇的AUCA小于正常时间发动分娩初产妇,AUCA有可能作为预测分娩发动延迟的指标。
2022, 24(4).
摘要:以GLS测量为代表的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E)因具备亚临床心功能变化识别能力且与左室射血分数互补等优点,已逐渐在化疗相关心脏毒性领域进入临床实践。除此之外,新型STE参数、左室外评估、心肌做功的应用价值也在相关研究中逐步呈现出来。本文即对上述研究进展及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2022, 24(4).
摘要:糖尿病心肌病 (DC) 是导致糖尿病(DM)患者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右室功能异常是各种类型心衰死亡率的预测因子,右室功能的准确评估对DC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是一种能被用于右室功能早期评估的新技术。本文就该技术在DC患者右室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022, 24(4).
摘要: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中研究进展。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筛查纳入常规体检,增大了临床工作量。诊断疏漏,过度诊断之声萦绕。病理诊断虽作为金标准,但并非所有病灶都需一刀切除,利用FNA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制定个体化诊疗,避免过度诊断。超声作为甲状腺病变诊断的首选检查,可有效发现病灶,同时对病灶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初步判断,便捷、有效,具有独特的诊断优势,但其存在一定的操作者依赖性。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临床工作提供了“第二意见”,成为医生的“第三只眼”,辅助医师发现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所致诊断偏移。基于DL所构建的CAD系统,虽诊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与有经验的医师相媲美,但缺乏透明化与可解释性,在信息安全保障等问题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2, 24(4).
摘要:黏液腺癌是一种发生在腺上皮且能分泌黏液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胃肠道、乳腺、卵巢、肺,肝内病灶十分罕见,目前国内相关报告较少,在已有报道中肝脏黏液腺癌病灶表现多样,本病例病灶具有回声不均、强回声斑密集的特点,结合病理对声像图进行初步分析。
2022, 24(4).
摘要:木村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慢性浸润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紊乱、过敏反应、非特异性感染等有关[1],临床表现以长期存在并易反复的无痛性头颈部皮下软组织肿物为主,多见于唾液腺,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木村病呈良性病程,根据既往研究,复发率较高。实验室检查提示,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IgE水平增高[2]。本例特异性超声表现为:双侧颌下腺内低回声病灶,其内见多发小片状低回声区间夹杂“网格状”高回声,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腺体内及周围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可见“门型”血流信号。主要和软组织内血管瘤鉴别,血管瘤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梭形、圆形或卵圆形肿物,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为低回声,可见典型的蜂窝状结构,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探头加压松开后血流信号增多,周围未见淋巴结增大。而木村病探头加压后肿块形变不明显,血流信号变化不大,可与血管瘤鉴别。木村病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超声是诊断木村和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022, 24(4).
摘要: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泛指左、右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与心腔、大血管或其他血管之间存在先天性异常交通。发病率较低,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5%-0.4%。冠状动脉瘘可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或左冠状动脉,也可为双侧。以右冠状动脉瘘多见,占50%-60%,左冠状动脉瘘占30%-40%,双侧冠状动脉瘘较少见,仅有2%-10%。该病例为左右冠状动脉相互交通形成异常血管丛与肺动脉形成单一瘘口,临床上罕见。通过对该病例的超声表现、漏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分析,全面了解该特殊病例。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 邮编:400010
联系电话:023-63811304 邮箱:lccscq@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