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经颅低强度聚焦超声在中枢神经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臧金惠 郑禕婧 郑元义
    2022, 24(11).
    [摘要](826) [HTML](0) [PDF 595.58 K](6703) 引用文本
    摘要:
    神经调控技术为神经回路功能障碍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经颅低强度聚焦超声作为一项新的技术,与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电刺激相比,其穿透能力更强,可聚焦于毫米级区域,实现更为精准的双向、可逆的神经调控。本文回顾了经颅低强度聚焦超声的发展历程,以特发性震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抑郁症为例介绍了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综述了近年来经颅低强度聚焦超声的研究进展。
    2  超声估测胎儿体重与心肌做功指数预测晚发型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的应用价值
    肖晓青 郑友平 王亮琴 邱思花 侯淑红
    2022, 24(12).
    [摘要](509) [HTML](0) [PDF 2.11 M](4889) 引用文本
    摘要:
    3  热消融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张旭辉 彭玉兰 廖中凡 徐金顺
    2022, 24(10).
    [摘要](678) [HTML](0) [PDF 4.66 M](4636) 引用文本
    摘要:
    伴随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引导热消融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热消融技术的基本细胞学机制,介绍了五种最常见的热消融技术——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 CA)、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 LA),包括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以期指导临床热消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4  超声图像分割研究现状
    张 钒 陆正大 李春迎 倪昕晔 焦竹青
    2022, 24(6).
    [摘要](969) [HTML](0) [PDF 585.58 K](4350) 引用文本
    摘要:
    目前,医学图像作为临床检测以及放疗引导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医学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医学图像主要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X射线、超声(US)等,超声相对前三者价格较低,对软组织成像效果较好且对人体基本无伤害,在现阶段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超声图像分割对后期图像分析有很大的作用,可以给临床诊断及放疗摆位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就超声图像的分割的传统方法、基于形变模型的分割方法和结合深度学习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
    5  声动力疗法的机制研究进展
    蒋恩琰 王丹 张照霞 王韫智 梁子彬 刘飞 陈磊 张梓宸 张潇键
    2023, 25(8).
    [摘要](585) [HTML](0) [PDF 603.67 K](4020) 引用文本
    摘要:
    Due to ultrasound-driven sonodynamic therapy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ness, targeting and tissue penetration,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tumor treatment effect,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um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overview of the effect of ultrasonic mechanical force in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sonodynamic therapy. Therefore, we review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sonodynamic therapy in vivo and in vitro, integrate the mechanism of sonodynamic therapy in mechanical force, and provide readers with mechanistic force insights into the potential of sonodynamic therapy in cancer treatment.
    6  超声在不同疾病膈肌功能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陈梦 王白冰 王丹丹 童明辉
    2022, 24(5).
    [摘要](941) [HTML](0) [PDF 2.93 M](3933) 引用文本
    摘要:
    膈肌功能障碍会导致ICU住院时间延长、脱机失败及死亡率升高,因此,及时评估膈肌功能对于患者的预后转归极为重要。以往膈肌功能评估多用透视、MRI、膈肌肌电图、跨膈压等方法,但因存在辐射、有创、操作复杂等原因使用受到限制。超声作为一种实时、无创、无辐射、经济、可定性及定量的检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床旁膈肌功能的监测。本文对膈肌生理、超声评估膈肌功能的参数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7  建立乳腺良恶性结节US-BI-RADS 量化评分分类标准模型的初步研究
    李剑锋 薛改琴
    2022, 24(3).
    [摘要](1035) [HTML](0) [PDF 885.02 K](3900) 引用文本
    摘要:
    8  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和超声特征
    王钰梅 王淑敏 陈文 付帅
    2025, 27(6).
    [摘要](28) [HTML](0) [PDF 26.24 M](3678)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Adrenal lymphoma, AL)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为AL的患者资料,观察其临床和超声特征。结果:15例AL患者,累及双侧者6例,单侧者9例,共21个病灶。86.6%(13/15例)病灶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灶最大径4.4-16.8cm(平均9.0 ± 3.2cm)。95%病灶 (20/21例)表现为实性低回声,80.9% (17/21例)病灶回声不均匀,内可见条状或网格状高回声分隔。 61.9% (13/21例)病灶边界不清,71.4%(15/21例)病灶形态不规则,52.4% (11/21例)病灶累及周围脏器。病灶内无血流信号(9/21,42.8%)或少量血流信号(12/21,57.1%)。8个病灶行CEUS检查,均呈早期快速增强,均匀强化,均无不增强区。结论:肾上腺淋巴瘤临床和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有助于与其他肾上腺肿瘤进行鉴别。
    9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腰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曾佳
    2025, 27(6).
    [摘要](30) [HTML](0) [PDF 15.31 M](3448)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在慢性腰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腰痛患者65例(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5例(健康组)。所有受试者接受超声检查,获取最终双侧骨骼肌(多裂肌、竖脊肌、腹横肌)厚度、横截面面积值,于SWE模式下测量骨骼肌剪切波速度(SWV)值。观察并对比健康组、观察组的双侧骨骼肌厚度、横截面及剪切波速度(SWV)值,分析超声操作重复测量信度(IC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慢性腰痛的效能。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观察组双侧多裂肌、竖脊肌、腹横肌的厚度均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多裂肌及竖脊肌的横截面积比健康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双侧多裂肌、竖脊肌及腹横肌的厚度和横截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多裂肌、竖脊肌、腹横肌的SWV值同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右侧多裂肌、腹横肌及竖脊肌的SWV值均比健康组高(P<0.05)。2名超声医学科医师测量多裂肌、竖脊肌厚度及横截面积的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40,P<0.001),测量腹横肌厚度、SWV值的一致性极好(ICC值0.954、0.964,P<0.001)。多裂肌、竖脊肌厚度及其横截面积与SWV值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0.05);腹横肌厚度与SWV值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当多裂肌厚度、横截面积、SWV值分别取1.86 cm、5.69 cm2、2.27 kPa,竖脊肌厚度、横截面积、SWV值分别取2.06 cm、5.31 cm2、2.15 kPa,腹横肌厚度、SWV值分别取0.30 cm、2.09 kPa时,超声SWE检查诊断慢性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UC)比二维超声检查(厚度、横截面积)高;SWE联合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慢性腰痛的AUC为0.941(95% CI:0.000~1.000),灵敏度87.80%、特异度95.55%,优于单一SWE及二维超声检查(厚度、横截面积)(P<0.05)。结论:在二维超声检查基础上,结合SWE检查可进一步反映慢性腰痛患者相关骨骼肌受累情况,且二者结合对慢性腰痛患者的诊断效能更佳。
    10  超声影像下基于ResNet34-Unet的静脉分割方法研究
    秦志远 朱峻泷 张琛 丁思琪 丛瑞 宋威
    2022, 24(1).
    [摘要](1258) [HTML](0) [PDF 3.68 M](3432) 引用文本
    摘要:
    静脉超声图像存在噪点多、阈值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esNet34主干网络的ResNet34-UNet分割网络模型,利用ResNet34网络残差学习的结构特点,在保证网络能够提取充足图像特征的前提下,有效避免梯度消失和网络退化问题,且34层的网络深度维持了较小的网络规模;利用U-Net结构特有的长连接(Skip Connection)模块,将静脉超声图像的深层特征与浅层特征有效融合,使静脉的识别精度得以较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了静脉边缘的平滑分割。将300张静脉超声图像作为训练集,200张作为测试集,通过随机旋转、翻转、投影等操作进行数据集的增强,经过十轮迭代训练后得到模型的准确度(ACC)达96.3%,较全卷积神经网络(FCN)高5.9%,较DeepLab v3+高5.2%。结果表明基于ResNet34-UNet的静脉分割方法能够准确地分割静脉超声图像,为后续超声影像下静脉的自动识别与跟踪提供了技术参考。
    11  超声造影联合VueBox定量参数分析对乳腺BI-RADS 4类病灶诊断价值的研究
    梁汝娜 李苗
    2025, 27(6).
    [摘要](31) [HTML](0) [PDF 10.43 M](3422)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造影定性特征与VueBox定量参数的诊断模型对乳腺BI-RADS 4类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经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病灶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肿块患者142例,142个结节,良性组54例,恶性组88例;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应用VueBox软件绘制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并获得12个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RT)、廓清时间(FT)、峰值强度(PE)、流入相比率(WiR)、流出相比率(WoR)、局部平均渡越时间(mTTI)、流入相曲线下面积(WiAUC)、流出相曲线下面积(WoAUC)、灌注-廓清曲线下面积(WiWoAUC)、流入相灌注指数(WiPI)、感兴趣区面积(Area),比较超声造影定性特征及定量参数的组间差异。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构建超声造影定性特征及定量参数的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比分析两个模型鉴别乳腺BI-RADS 4类病灶的诊断效能。 结果:超声造影定性特征中,增强强度、增强时间、增强后范围、增强方向、增强后形态、造影剂分布、灌注缺损区、蟹足样增强、病灶周围血管及穿支样血管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中,RT、TTP、FT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病灶上升时间、达峰时间、下降时间均短于良性病灶。对定性特征及定量参数构建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P1、P2,方程分别为Logit(P1)=-2.557+5.888X1-4.513X2+5.609X3,其中X1为增强时间,X2为增强强度,X3为穿支样血管;Logit(P2)=-1.915+1.277X1-0.360X2-0.229X3,其中X1为RT,X2为TTP,X3为FT。超声造影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诊断BI-RADS 4类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95%CI:0.880-0.969),0.746(95%CI:0.663-0.817),二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66.7%,灵敏度分别为0.988、0.470,特异度分别为0.852,0.961。 结论: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具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定性特征诊断模型优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诊断模型,可为临床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提供更优化且准确的指导意见。
    12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肝胆异常超声表现一例
    洪艺婷 郑文智 陈静超 沈浩霖 陈红
    2025, 27(6).
    [摘要](23) [HTML](0) [PDF 10.97 M](3346) 引用文本
    摘要:
    13  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评价不同程度子痫前期胎儿左心功能的价值研究
    周奕嘉 何慧疗 阮如慧 陈群群
    2025, 27(6).
    [摘要](28) [HTML](0) [PDF 8.13 M](3305)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究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评价不同程度子痫前期(PE)胎儿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产检并确诊PE的88例产妇的临床诊疗资料,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MPE组,n=58)和重度子痫前期组(SPE组,n=30),同时选取同期孕检正常的50例产妇为对照组,所有产妇均行TDI、STIC检查胎儿左心功能,比较三组TDI[房室瓣环(二尖瓣、三尖瓣)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m)、Em/Am、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心肌作功(Tei)指数]、STIC[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LVSV)、排血量(LVCO)]相关参数的差异;随访至产妇分娩,据超声心电图筛查结果将88例新生儿分为先心病(CHD)组和非CHD组,比较两组TDI、STIC参数Tei指数、LVEF的差异,并应用ROC分析TDI、STIC单独及联合筛查CHD的价值。结果 三组产妇TDI、STIC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PE组二尖瓣环、三尖瓣环Em、Em/Am、Sm、LVEF、LVSV、LVCO均低于MPE组和对照组,Am、Tei指数、LVEDV、LVESV均高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随访后超声心电图结果显示,88例新生儿诊断CHD 12例(13.64%),非CHD 76例(86.36%),分别纳入CHD组和非CHD组,CHD中SPE组9例(75.00%)、MPE组3例(25.00%)、对照组0例(0.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的Tei指数高于非CHD组,LVEF水平低于非CHD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DI、STIC联合筛查CHD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定量参数检测(P<0.05)。结论? TDI、STIC可用于评价PE产妇的胎儿左心功能,其相关参数的变化提示胎儿左心功能下降;二者对于筛查CHD患儿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联合检测的价值更高。
    14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微血管成像对卵巢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探究
    王芳 张文君 汪华 夏晶晶
    2025, 27(6).
    [摘要](26) [HTML](0) [PDF 5.80 M](3303)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究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联合微血管成像(SMI)对卵巢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4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均接受ARFI和SMI检查,测量病灶最硬组织处的剪切波速度(SWV)和阻力指数(RI),术后行病灶组织病理检查。根据根治性手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将74例卵巢肿瘤患者分为卵巢癌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肿瘤最大直径和SWV值、RI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RFI、SMI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卵巢癌的效能;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卵巢肿瘤患者SWV值、RI值;分析ARFI、SMI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卵巢癌分期的Kappa一致性。结果 74例卵巢肿瘤患者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癌49例,其中FIGO分期I期9例,II期21例,III期14例,IV期5例。卵巢癌组肿瘤最大直径和SWV值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RI值则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SWV值、RI值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815,敏感度为63.27%、61.22%(P<0.05);SWV值、RI值联合诊断卵巢癌的AUC为0.887,敏感度为77.55%,均优于单独检测(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患者SWV值、RI值差异显著,SWV值和RI值均随肿瘤分期升高依次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ARFI、SMI诊断卵巢癌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1.63%和75.51%,Kappa值分别为0.732、0.642(P<0.05)。结论 ARFI联合SMI检查可提高卵巢癌诊断效能,ARFI对卵巢癌分期诊断效能优于SMI。
    15  基于超声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的恶性病变诊断效能研究
    王梦瑶
    2025, 27(6).
    [摘要](21) [HTML](0) [PDF 5.94 M](3287)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超声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37例拟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宫腔镜检查,并进行病理诊断,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内膜良性病变组(n=567)和内膜恶性病变组(n=7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盆腔超声、实验室相关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各指标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后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功能性子宫出血、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稀发、月经周期、绝经、高血压、乳腺增生症、宫颈息肉、盆腔炎性疾病、CA125、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病变体积、回声情况、血流信号、内膜厚度及内膜PI等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后进行验证集中的LASSO回归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显示年龄、BMI、甘油三酯、病变血流信号、内膜PI和内膜厚度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集中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的指标是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对该模型在训练集中进行1000次Bootstrap自抽样内部验证后,显示校准度良好(Brier=0.077),区分度良好(一致性统计量=0.794);当预测风险值>0.45时,校准度较高,当风险值>0.2时,风险值被低估,当风险值在(0.05-0.2)内,则风险值被高估。在验证集中进行1000次Bootstrap自抽样内部验证后,显示校准度良好(Brier=0.077),区分度良好(一致性统计量=0.767);当预测风险值在>0.45时,校准度较高,当风险值在(0.25-0.80)内,则风险值被低估,阴性预测功能较好,当风险值在(0.05-0.25)时,则风险值被高估。模型在不同决策阈值概率下从净获益指标上通过DCA进行临床应用价值评价。通过绘制不同模型(超声结合临床综合预测模型vs.超声单纯预测模型)DCA曲线后发现,在决策阈值概率在(0-0.75)区间内,综合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接着用列线图进行风险分层,绘制临床影响曲线,显示当决策阈值概率>0.2时,则预测模型大致接近真实概率。结论: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甘油三酯、病变血流信号、内膜PI和内膜厚度为围绝经期内膜病变恶变的高危因素,并据此构建基于超声参数的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恶性病变预测综合列线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较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可为内膜病变患者制定最佳效益-风险的个体化后续治疗方案提出指导意见。
    16  羊水泥结合宫颈长度及宫颈前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曹晓辉
    2025, 27(6).
    [摘要](17) [HTML](0) [PDF 5.83 M](32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探讨羊水泥(amniotic fluid sludge,AFS)结合宫颈长度(CL)及宫颈前角(ACA)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测和干预高危妊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18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前角,并记录羊水泥情况,分析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妊娠合并症、晚期流产或早产史、子宫颈手术史、CL < 25mm、ACA > 10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宫颈长度低于正常组(P<0.05),宫颈前角、羊水泥阳性大于正常组(P<0.05)。单独使用宫颈长度(AUC=0.795)、羊水泥(AUC=0.708)和宫颈前角(AUC=0.809)的诊断效能均较高(P<0.001)。联合检测(宫颈长度+宫颈前角+羊水泥)的诊断效能最高,AUC达到0.878,95% CI为0.803-0.96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2%和87.23%。联合检测在预测妊娠结局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宫颈长度 (mm)、羊水泥阳性、宫颈前角 (°)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羊水泥结合宫颈长度及宫颈前角是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指标,为妊娠结局的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17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朱晓丽 杨倩利 王建宏 李令民 张慧 常旭东 纪献浦 赵洁
    2025, 27(6).
    [摘要](27) [HTML](0) [PDF 6.89 M](3229)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基线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9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治疗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4例。依据NLR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收集患者基线位一般资料、生化参数,基线位和降压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CA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基线位时,Q1、Q2、Q3组患者收缩压、吸烟史、总胆固醇水平、CAIMT水平依次增大(均P<0.05);降压治疗12月后,三组患者CAIMT均较基线位减小,且从Q1到Q3组的?CAIMT改变程度依次减小(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IMT与NLR、收缩压、总胆固醇(TC)、年龄、吸烟史、性别呈负相关(rs = - 0.569、- 0.573、- 0.389、- 0.176、- 0.551、-0.193,P值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LR、收缩压、吸烟史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CAIMT的独立影响因素(β=-0.34、-0.34、-0.20,P值均<0.05)。结论 基线位NLR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后?CAIMT改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18  实时超声造影评估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PTRAS术后肾血流灌注变化的价值
    瓦增成
    2025, 27(6).
    [摘要](20) [HTML](0) [PDF 3.22 M](3192)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PTRAS)治疗后采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肾血流灌注变化的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实施PTRAS治疗的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血压、肾功能指标、肾主动脉血流参数、实时超声造影检测的肾血流灌注参数变化,并分析各项指标变化与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在手术后,肾主动脉PSV、EDV、肾叶间动脉的AT值较手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叶间动脉的PSV、RI、AC值较手术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TTP、MTT测定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测定值术后较手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收缩压、Scr、尿酸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测定值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肾主动脉的PSV、EDV测定值和肾叶间动脉AT测定值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肾叶间动脉PSV、RI、AC测定值与eGFR测定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肾灌注参数TTP、MTT测定值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肾叶间动脉PI、S测定值与eGFR测定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可较为准确地评价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前后肾脏血流灌注水平变化,且灌注水平与肾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19  4DSLAQ技术在早期定量评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
    曾令玲 胡劼
    2025, 27(6).
    [摘要](23) [HTML](0) [PDF 4.58 M](3160)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4DSLAQ)技术在早期定量评估妊娠期高血压(HDP)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4年4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DP患者纳入HDP组,按病情严重分型标准将入组患者为低危组59例和中高危组41例,另选取50例同期产检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均于妊娠28w接受4DSLAQ检查。比较HDP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和4DSLAQ左心房容积参数和应变参数;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HDP患者一般资料及4DSLAQ左心房容积参数和应变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4DSLAQ参数评估HD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4DSLAQ左心房容积参数和应变参数对HD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HDP组LAVmax、LAVmin、LAVpreA、LAVImax、LAEV、LAScd绝对值和LAScd-c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AEF、LAEI、LApEF、LASr和LASr-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危组BMI、收缩压、舒张压和LAVmax、LAVmin、LAVpreA、LAVImax、LAEV、LAScd绝对值、LAScd-c绝对值均显著高于低危组,LAEF、LAEI、LApEF、LASr和LASr-c均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VImax、LAScd-c绝对值升高和LASr降低可以评估HD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P<0.05);LAVImax、LASr和LAScd-c绝对值联合检查评估HD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AUC为0.901,敏感度为90.24%(P<0.05)。结论 4DSLAQ左心房四维参数可早期定量评估HDP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变化,其中LAVImax、LASr和LAScd-c绝对值检测对在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  卟啉杂化中空介孔有机硅分子探针声动力治疗脑胶质瘤的体外实验研究
    邓黎明 张亮 骆杰
    2025, 27(6).
    [摘要](20) [HTML](0) [PDF 5.37 M](3146) 引用文本
    摘要:
    摘要 目的 制备卟啉杂化中空介孔有机硅分子探针(TCPP@HMON,以下简称THMON,探讨其体外的超声显影及其通过声动力治疗脑胶质瘤细胞的效果。方法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THMON,应用透射电镜观察THMON分子探针的形态,马尔文粒径电位分析仪检测其粒径及表面电位,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吸光度并计算TCPP的包封率和载药量;ICP-MS法测量并计算Si含量。采集不同浓度的THMON体外超声图像,定量对比分析其显影效果。使用单线态氧荧光探针SOSG检测THMON活性氧产生能力。通过CCK-8法验证THMON通过声动力作用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通过Balb/c小鼠进一步评价THMON的体内生物安全性。结果 THMON分子探针为均一的中空介孔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121.5 ± 24.3)nm,平均表面电位为(-78.5 ± 1.1)mV,TCPP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35.9%和3.0wt%。THMON可以增强超声B模式显影能力,其回声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在超声辐照下,THMON可通过声动力作用显著杀伤肿瘤细胞。血生化指标显示THMON具有良好的体内安全性。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生物安全性良好的THMON,其不但可体外增强超声显影能力,还可通过声动力作用有效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